保护瓦豪

第一轮抵制在瓦豪修建水电站的活动始于1971年。当时,人们计划在Rührsdorf淤积森林出修建水电站。如果修建,魏森基兴村便会被6米高的水坝遮住。一年后,本地自治区代表,瓦豪居民与关心瓦豪的科学、经济和文化代表共同成立“Arbeitskreis zum Schutz der Wachau”(保护瓦豪工作组)。
工作组采取的第一个行动便是在维也纳开展公益活动,他们为抵制水电站的修建收集了近5000个签名。工作组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应对独特的瓦豪文化景观面对的迫切危险。他们承诺保护瓦豪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发展成的样子:拥有葡萄栽培和自由流动河流特色的重要文化景观。
在反对水电站修建这场漫长的战役中发生的主要事件是1973年的乘船游览。Arbeitskreis zum Schutz der Wachau(保护瓦豪工作组)的前主席、本地葡萄种植者和施皮茨市长Franz Hirtzberger安排了本地消防员用自己的设备在多瑙河沿岸竖起木板,向人们展示了如果修建了水电站,多瑙河岸的水坝有多高。 幸运的是,奥地利著名生物学家康拉德·洛伦兹在荣获诺贝尔将之后两天,也加入了游船之旅。这使得这次活动得到了大量的公众关注。
水电站的修建会对瓦豪文化景观造成不可逆的破坏。而与修建水电站之间的这场持久战,打了十多年。在此期间,人们从世界各地收集了超过6.7万个签名,反对水电站的修建。直到1983年,“瓦豪的战士们”才最终得知他们取得了胜利,水电站的修建计划最终被取消。
为了保护地区免遭未来工业开发的破坏,瓦豪地区从那时起便积极寻求瓦豪是最高等级的受保护区域的共识。拥有自由流动的多瑙河、没有此前计划的水电站,是瓦豪文化景观为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努力的主要动力。